国产午夜男女无遮挡拍拍视频_曰韩av无码一本二本三本_亚洲中文字幕久爱亚洲伊人_国产午夜激情视频

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 > 阿里

班公湖畔的“白衣天使”烏江村村醫(yī)嘎宗卓瑪

2019年05月07日 08:27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記者 記者 溫凱 通訊員 陳志強
分享到:    

在碧波蕩漾的班公湖畔,坐落著風光秀美、和諧文明的日土縣多瑪鄉(xiāng)烏江村。村里有位名叫嘎宗卓瑪的女孩,自愿放棄到縣城和地區(qū)進一步發(fā)展的機會,二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堅守在工作繁忙的村醫(yī)崗位上,守護著全村人的生命健康。

20年過去了,女孩變成了中年婦女,青絲悄悄染上了白霜,然而她全心全意為村子謀發(fā)展、為群眾謀福利的初心始終未曾改變。

湖水作證,不負韶華。

醫(yī)者仁心灑烏江

1999年,初中畢業(yè)的嘎宗卓瑪在老村黨支部書記格桑龍白的鼓勵下,放棄了地區(qū)人民醫(yī)院和石油公司等多家單位的就業(yè)機會,回到村里當上了一名月薪只有200元的村醫(yī)。

“書記對我說,村里沒有醫(yī)務室,也沒有專職的村醫(yī),群眾看病很成問題,希望我能夠擔起這個責任,我覺得這個工作很有意義,能夠幫到鄉(xiāng)親們,反正吃住都在家里,工資低一點也沒關系,于是便回來了?!备伦谧楷斦f。

雖然工資低,但是村醫(yī)是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嘎宗卓瑪上崗伊始便接受了為期9個月的村醫(yī)培訓,每年參加一個月的例行培訓,還到地區(qū)婦幼保健院跟班學習過,平日里便通過手機上網和看書自學?,F在,她已經能夠獨自處理絕大多數日常病癥。

作為一名村醫(yī),關鍵在于要有一顆不辭辛勞、不計得失的愛心。孤寡老人旦增多吉一直身體不好,也沒錢看病買藥,嘎宗卓瑪便堅持每周都去他家里為他打掃衛(wèi)生、墊錢買藥,直到陪著老人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2010年,在牧業(yè)點上放牧的孕婦白瑪比預產期提前15天臨產,聽聞消息后,嘎宗卓瑪連夜打著手電筒,在海拔5000米的大山上一路疾行,平時兩個多小時的路程,硬是用了不到一個小時趕到,成功幫助產婦順利生產。

2011年,嘎宗卓瑪陪著女兒到地區(qū)上學,為了照顧女兒的起居,她考慮過辭去村醫(yī)工作,并在地區(qū)聯系好了一份月薪3000元的工作。這時,村黨支部書記格桑龍白打來電話勸說,讓她放棄了這個念頭,把女兒安頓好后,又返回了烏江。

“我就覺得村里的事比我自己家的事重要,而且當時醫(yī)務室和藥品都齊全了,我的工作干起來更得心應手了,工資也漲到了900元,不算低了?!闭勂甬斈甑南敕〞r,嘎宗卓瑪說道。

如今,嘎宗卓瑪每年看病超過600人次,還養(yǎng)成了每天24小時都隨時保持工作狀態(tài)的習慣,只要鄉(xiāng)親們遇到病情,無論白天黑夜、路途遠近,她總是盡自己最大努力全力趕到。2016年春季,全村爆發(fā)流行性感冒,她每天看十幾個病人,最后累到暈倒,被送到縣人民醫(yī)院住院7天,剛下病床,她又馬不停蹄地返回了工作崗位。

“烏江是我的家鄉(xiāng),我能夠用自己的雙手讓她變得更美好,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個人得失算不了什么。”嘎宗卓瑪淡淡地笑著說道,在她身后,班公湖水碧藍似海。

齊心協(xié)力奔小康

2013年7月,嘎宗卓瑪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的眼光也超越了村醫(yī)崗位,想用自己的能力,為村里做更多的事情。2017年,她開始組織村里的婦女群眾參與到烏江村班公柳苗圃基地建設中,經過大家的努力,成功在烏江河邊培育了10300棵種苗。

隨后,嘎宗卓瑪又開始擔心夏天洪水把新栽種的幼苗沖毀,讓大家的辛苦努力白費。于是,她和丈夫商量后,拿出自家積蓄1萬元,在河邊修建了一處擋水壩,確保了樹苗的安全?,F在,烏江村班公柳已經成為阿里馳名的樹種,每年都會銷往地區(qū)和其他各縣,為全村帶來近10萬元收益。

嘎宗卓瑪自掏腰包,帶著婦女們種樹創(chuàng)收,發(fā)揮了“半邊天”作用,得到了全村群眾的一致贊譽。2018年,在鄉(xiāng)親們的支持下,她當選為烏江村婦女主任。

高歌黨恩傳四方

2018年,嘎宗卓瑪被自治區(qū)聘為“四講四愛”農牧民宣講員,除了在全縣巡回宣講外,她還充分利用看病和巡診的機會,向群眾宣傳“四講四愛”的內容以及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每次分發(fā)完藥品,她都會大聲地告訴大家:“這是黨和國家為我們送來的!”

今年,為了配合日土縣委宣傳部組織的“黨的恩情照邊疆 阿里人民心向黨”宣講活動,嘎宗卓瑪自愿舍棄自家牧業(yè)生產,聯合格日等其他3名宣講員組成了宣講小隊,自發(fā)對全縣13個行政村開展宣講,期間食宿、油料費用都是自己解決。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中國共產黨帶來的,作為一名黨員,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嘎宗卓瑪說。

責任編輯:德吉央宗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