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男女无遮挡拍拍视频_曰韩av无码一本二本三本_亚洲中文字幕久爱亚洲伊人_国产午夜激情视频

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 > 非遺 > 美術館 > 傳承故事

唐卡畫師格桑次旦

2015年05月14日 16:37    
分享到:    

 

我對顏色要求特別高,不干凈我就不舒服,如果膠不好,里面的渣子沒有去掉,肯定要影響著色。在舌頭上調色也有這個問題,剛喝了酥油茶,舌頭上肯定有些小雜質的,你把筆放上去舔舔,再涂顏色,顏色一樣不干

寺廟里珍藏著很多珍貴的唐卡,但是現在的酥油有問題,把畫熏得特別黑

什么是唐卡

唐卡是一種以宗教內容為主的卷軸畫,既是賞心悅目的藝術品,又是佛教、苯教信徒修行的重要輔助工具,對于信徒來講,修繕和供養(yǎng)唐卡是一種積功德的行為,修行者把唐卡畫中的圣像作為修行中觀想和膜拜的對象,懸掛于家庭佛堂和寺院、廟宇的墻壁或柱梁上,其魅力完全不受尺寸大小的限制,也不受表現形式的影響,它是匠人的勞動成果,也是藝術家的心靈表達,更是宗教信徒們的修行依托和日記。

“格桑啊,你要好好學,學好了將來一定會有用的?!?970年,格桑次旦12歲,掛著出入證在大昭寺里跑來跑去,是當年大昭寺修復上百名藏族技工里最小的一個。

那個時候的他“很瘦,很勤快”,老師傅們口渴了,“格桑,去買個甜茶嘛!”老師傅們累了,“格桑,來捶一下背嘛!”師傅們喜歡這個機靈的孩子,干活的時候也叫他,“格桑,你看清楚啊,這個金粉這樣磨的,這個粉紅這樣調出來的……”

老師傅們都叮囑他好好看,好好學,說學了將來準有大用處,可是格桑的眼睛被山和云擋住了。“修大昭寺還是中央下的命令,寺雖然在修,喇嘛還是沒有回來啊,寺里除了我們那些工人、技師,老百姓都不許進來的,門口還有解放軍站崗。

 “格桑從今天就可以學畫畫了”

雖然看不見未來,老實勤快的格桑還是認真學了,因為一天可以掙到一塊錢,還因為那里實在是一所西藏民間藝術的好學校,“分了好多個組,泥塑的、唐卡的、銅像的,還有調色的,師傅們都是從西藏各地調上來的,技術都是最好的”。

他先跟著專門管顏色的老師傅學,“顏色是所有工程的基礎,是最重要的?!睂W了一年多,配色就都學會了。

  “然后我就特別想學畫畫,開始的時候領導讓我等,后來就有一個特別好的老師,給我選了藏歷4月15日,這個特別吉祥的日子,給我一支毛筆,讓我在一面壁畫墻上,勾一個線,就算是一個儀式了。意思是,格桑從今天起就可以畫畫了。”

 恰如得到神筆的馬良,一支畫筆給了格桑一個世界?!坝锌站蛯W,先從勾線開始,勾好了就問老師,勾得可以嗎?勾得可以嗎?”

 維修組中午休息一個半小時,格桑從來不睡的,回家吃個糌粑,就往寺里趕。學了畫畫顏料還得管,有一次出了個小差錯,差點嚇死他,“佛像上的金粉啊、畫畫時用的金線啊什么的,都是我們拿純金塊一點點磨的嘛,然后曬在篩子上,下班的時候要收?!币苍S是當天學畫太用心了,走的時候格桑忘了收,晚上回家想起來,寺里門已經鎖了,得等到第二天早上才開,“哎呀,急得呀,都是純金的,丟了賠不起唦。”

 第二天他頭一個守在大門口,門一開就沖進去,“東西好好的都在,哎呀,那個時候的人跟現在真的不一樣,現在,你放在那里看看唦?!?/p>

1973年,大昭寺修復工程完工,格桑的學徒生涯也暫告結束。配色、裝飾畫都可以了,雖然沒有專門去學畫唐卡,但是跟著看了三年多,對于制作唐卡的程序也都了解了。

  維修結束之后,老師傅們各自回家,“很多老師傅都是最后一面,他們去世之后,再沒有那么好的手藝人了。”

 其他各地的寺廟復興無望,格桑學到的手藝也沒有用武之地,他進了建筑隊,當油漆工。

 刷了四五年油漆,格桑自覺“很沒意思”,又申請當木工,領導同意了,到1978年,20歲的他已經打得一手好家具。

 1979年老百姓生活開始變化,很多人家開始打新家具。藏式家具裝飾畫非常重要,格桑又能做木工,又會畫畫,一下子很吃香,“工錢是按天算的,一天5塊錢,一個月150塊,哎呀,那個時候不得了,人家都很羨慕的。”有人攛掇他開一個家具廠,格桑不敢,“那個時候不像現在,私人做生意的很少,都是偷偷摸摸的,我感覺太危險了,還是算了吧?!?/p>

  “格桑,你給我當徒弟吧”

     木匠兼畫匠格桑真正開始學習唐卡,是在認識丹巴繞旦老師之后。丹巴繞旦是與安多強巴齊名的藏族繪畫大師,他的爺爺才讓加吾是十三世達賴喇嘛的貼身畫師,曾隨十三世達賴喇嘛覲見過慈禧太后,他繪制的壁畫在布達拉宮和羅布林卡處處可見。他的父親格桑瑙布也是一位杰出的藏族藝術家,負責宮廷內的工藝美術及設計制作,同時也繪制壁畫和唐卡。他曾為當時的西藏政府設計制作了一套貨幣(后被定為國家二級文物),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靈塔也是他親手設計制作的。

 丹巴繞旦生于1941年,6歲時進入私塾“嘉康”學校,系統(tǒng)地學習了藏文書寫、藏文正字學和語法等知識。11歲起白天學習文化知識,晚上學習繪畫技法,15歲時,進入色拉大乘學院學習因明學、繪畫理論和度量經。

     格桑與丹巴老師相識的那年,丹巴已經快40歲了,剛剛從西藏軍區(qū)山南農場小學抽調到拉薩“格薩爾王搶救組”,負責為《格薩爾王傳》繪制插圖。

     丹巴老師在拉薩有一個朋友,我也認得,這樣我倆就認識了。當時他還沒有結婚,很窮,畫畫的顏料啊、毛筆啊什么的,都舍不得買好的。我就買了給他拿過去。

     認識兩個多月之后,丹巴老師叫我給他幫個忙,他給一個朋友畫家具,說好了主要人物他畫,周圍的花鳥讓我畫,這樣畫了兩三家吧,他對我挺滿意的。

     有一天他說,從今天開始,你當我的徒弟怎么樣?就這樣我成了丹巴老師第一個徒弟。那個時候唐卡畫得并不多,沒有什么人訂嘛。所以我們還是畫家具,一起畫了很多家。丹巴老師不好意思跟人家要錢,有的時候人家就給買一條煙,5塊錢、10塊錢一條的,就算作工錢了。

     晚上的時候,我就去丹巴老師家里,學畫唐卡。那個時候房子里沒有自來水,我拎著桶到樓下打井水給老師拎上去,再干點其他的活兒,然后學習畫畫,晚上經常不回家,就在那里睡。

     畫唐卡顏色什么的很重要,這些我都會,不需要從頭學,就學《造像度量經》那些畫唐卡必須的課程。

     不到4年,我就可以獨立畫唐卡了。我不像丹巴老師那樣從小有很好的教育嘛,就上了個小學,還什么都沒有學,就是背毛主席語錄,到現在漢文還是不行。以前人家說藏族傳統(tǒng)繪畫大師不僅僅是畫家,還是醫(yī)學家、歷算家、星相學家、歷史學家和佛學家,但是丹巴老師那些深厚的佛教、星相學、醫(yī)學的知識,我沒有學過,就是照著畫,臨摹了很多畫得好的唐卡。好在丹巴老師也說,“學習度量就是為了畫出好的作品,否則度量有什么用。”意思是不管學問如何,最重要的是能畫出好的東西來。

     1981年我考上了西藏師范學院,讀了1年,父親病了,母親身體也不好,還有一個妹妹上學,家里沒人掙錢了,我就退學了,去畫家具啊、裝修房子啊什么的。在丹巴老師那邊學得差不多的時候,就去寺廟里畫壁畫,也畫一些唐卡賣錢。羅布林卡邊上的拉薩飯店,它那個貴賓廳里的裝飾畫都是我畫的。

     就這樣一直到1988年,丹巴老師去了西藏大學藝術系,把唐卡繪制帶進了大學,他身體不好,沒人上課,就叫我去給學生上課,后來就留下來了。因為沒有學歷嘛,雖然大家都覺得我教得不錯,但是只要一評職稱,就把我攔在外面了,到現在還是一個講師。丹巴老師開了一個唐卡學校,我自己也有一個工作室,很多人上門來訂唐卡,一年到頭畫不完,一般的賣幾千塊錢,難畫的、特別復雜的那種也有賣到兩三萬塊的。

     “過去買佛像是不談價錢的,現在都變了”

 

     格桑的唐卡畫室就設在自家小院的一樓,兩個已經出師的學生在他這里幫忙,雖然兩人都已經畫了6年,但是佛像唐卡上的人物五官他們還是不能自己畫,必須留給老師來完成。

     過去的唐卡畫師在繪畫的時候需要節(jié)欲、食素,保持口氣的清新和心靈的純凈,以期實現心與筆的通靈?,F在情況已經改變了許多,老畫師在舌尖調色的習慣已經被年輕一代擯棄,他們更喜歡用一碗清水來洗筆。在繪制大量瑣碎繁復的細節(jié)時,他們會打開收音機,聽周杰倫和孫燕姿。

     即便如此,格桑仍然自認自己的畫室是相對嚴謹的。首先是在材料的選用上,無論是打底的牛膠還是顏料,他都堅持用最傳統(tǒng)的東西。市面上賣的那種一顆一顆的牛膠,他是不敢用的。1987年,他和丹巴老師受西藏大學藏醫(yī)學院委托,畫了一幅高1米8,寬2米的巨幅醫(yī)學唐卡,用的是市場上賣的牛膠,結果沒過5年顏色就剝落了,“那個我們畫了將近半年,特別辛苦,但是膠不好,顏色掛不住,白費了?!?/p>

     從那時開始,他對打底用的牛膠特別上心,不敢再去市場買,都是到農村去訂牛皮,然后讓農民現熬?!澳z的事情我也經常跟丹巴老師畫室的那些師弟們講,但是他們有的聽得進去,有的無所謂,時間長了他們就知道了。”

     他打算自己開個生產好膠的廠子,“不是我吹,我對顏色要求特別高,不干凈我就不舒服,如果膠不好,里面的渣子沒有去掉,肯定要影響著色。在舌頭上調色也有這個問題,剛喝了酥油茶,舌頭上肯定有些小雜質的,你把筆放上去舔舔,再涂顏色,顏色一樣不干凈,這個習慣不能學?!?/p>

     畫唐卡的顏料他也堅持要用天然礦物質顏料,他和丹巴老師一起完成了自治區(qū)重點科研項目“藏族傳統(tǒng)繪畫顏料的恢復與發(fā)展”的研究,獲得國家專利,學校自己開了一個工廠,他在那邊負責,“內地來買我們顏料的也很多”

    畫唐卡的年輕人現在越來越多,每到旅游季節(jié),會有許多學油畫甚至學中國畫的年輕人,跑到拉薩來畫唐卡。格桑有的時候也會去八廓街周圍的唐卡專門店轉轉。“有的可以,有的是瞎畫,那些特別特別便宜的畫根本就不行的,有的造型方面根本沒有達到基本要求,比例不對,看了感覺不舒服。我們的畫是不會放在那里賣的?!?/p>

     他感嘆現在的年輕人沒有他們過去的那種定力和耐心了,畫唐卡從手法上說并不難,但是程序繁瑣,繃布、調色、兌膠、打底板、兩面打磨、打線、畫佛像、畫背景、畫供品……

    “我學的時候從來沒有覺得難,感覺都是很有意思的。但是教的時候覺得很難,有時候感覺簡直選錯了職業(yè),不應該來教書的。我給他們上專業(yè)課非常累,從早上9點,一直到下午1點,中間連休息都沒有的。但是有的孩子根本不用心,總是沒有進步,有的時候看他們的畫我就會生氣?!?/p>

     同過去相比,還有一個有意思的變化,就是錢!“過去畫唐卡是不談價錢的,不僅僅是唐卡,其他任何與佛像有關的都不能談錢。訂唐卡之前,人們會先去寺廟,請回自己的守護神,然后把守護神告訴畫師,畫師就認真地畫,畫好了,你來取,報酬自然不會低,沒有任何人會就佛像談價錢?!?/p>

     現在呢?“現在不說不行的,我過去談價錢方面特別不好意思開口,結果畫得很辛苦,人家給了一點錢。剛開始就談好,還是好一點。”雖是如此,他每次到八廓街,看見人們在唐卡店或者是佛像店里討價還價,感覺還是不太舒服。

     人物周刊:以你的觀察,唐卡的保護上有什么需要關注的問題?

     格桑:寺廟里珍藏著很多珍貴的唐卡,但是現在的酥油有問題,把畫熏得特別黑,過去酥油燈一直點也不會這樣?,F在青海塔爾寺已經不允許用外面的油點燈了,必須是自己廟里的純正酥油,其他寺廟也應該想一想這個問題。

     人物周刊:有人說“安多強巴的畫看見欲望,丹巴繞旦的畫看見信仰”,你贊同這個評價嗎?

     格桑:他們各自有各自的特點。安多強巴老師用了很多西畫的技法,丹巴老師是傳統(tǒng)的畫法。安多老師的畫質感特別好,他畫的人物身上穿的衣服什么料子,什么質地,他都能表現出來,這個特別特別難。丹巴老師跟他關系特別好,他們也一起合作過的,可惜這些畫也都是人家訂做的,現在掛在誰的家里也不知道。我現在也開始改進,畫唐卡里的背景有自己的想法和嘗試,但是技法完全都是老的,這個我覺得不能變得太夸張了,佛像還是固定的,變化太大老百姓接受不了。

     人物周刊:佛像唐卡什么部位最難畫?

     格桑:眼睛和嘴巴最難畫。中間線必須要對準,眼睛、鼻子、嘴巴的位置一定要準。我跟學生講,畫唐卡首先要講究的就是佛的臉,衣服啊什么的畫得不好沒有關系。唐卡是流動的佛龕,畫得傳神才能讓人家崇拜啊?!?/p>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