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召開的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全體會議,提出要深刻認識防汛抗旱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面臨的嚴峻形勢,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救大災,扎實做好各項防范應對準備,全面提升水旱災害防控能力。在當前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頻發(fā)情況下,確保江河安瀾、城鄉(xiāng)安全度汛意義特別重大。
興水利、除水害,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新中國成立近七十年來,經過幾代人艱苦奮斗,大江大河治理取得前無古人的偉大成就,江河安瀾千年夙愿正在一步步實現。但全球性氣候變化與異常天氣增多,給防汛抗旱工作帶來巨大挑戰(zhàn)。正如世界氣象組織強調的,極端天氣在所有大陸都留下了破壞的痕跡。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我國氣候趨向復雜多變。南方已于3月6日入汛,較常年提早20多天。從汛情旱情監(jiān)測預警、江河洪水調度到臺風山洪與城市內澇防范,防汛抗旱戰(zhàn)線要早部署、早動員、早準備,排查隱患,完善預案,充實儲備,加強演練,枕戈待旦度汛期。
防汛抗旱,事關吃飯。中國氣象局預測今年氣候年景總體偏差,旱澇災害較重,極端事件較多。受厄爾尼諾影響,今年以來南方地區(qū)降雨時間、降雨量已打破1961年以來歷史紀錄。洪澇干旱不僅影響農產品產量,更影響農產品質量,會給城鄉(xiāng)居民生活帶來影響,因此必須牢固樹立“減災就是增產”的理念,對北方冬麥區(qū)春旱和低溫凍害、東北地區(qū)春旱和伏旱、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洪澇和西南地區(qū)春旱,都要重點防范,對干旱條件下有可能發(fā)生的重大疫情病蟲害,也要加強監(jiān)測預警。
大江大河要萬無一失,中小河流湖庫也不容差池。隨著城市化工業(yè)化進程加快,防汛抗旱出現不少不適應的短板。如城市防洪短板造成“城市看海”;夏季短時強降雨導致泥石流地質災害;強對流天氣增多,使得防雷電災害任務繁重,等等。應對挑戰(zhàn),補足短板,防汛抗旱、應急管理工作責無旁貸。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隨時在防汛抗旱實踐中接受黨和人民檢驗。
(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