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男女无遮挡拍拍视频_曰韩av无码一本二本三本_亚洲中文字幕久爱亚洲伊人_国产午夜激情视频

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 > 雪域時評

為全球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現代化模式(和音)

2023年02月27日 13:51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為全球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現代化模式(和音)

——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①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項創(chuàng)舉,為全球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現代化模式,為更多國家獨立自主探索適合自己的現代化道路增添了信心

從黨的二十大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到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雙多邊場合深入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富內涵和世界意義,再到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成為國際社會讀懂中國的關鍵詞。國際人士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項創(chuàng)舉,為全球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現代化模式,為更多國家獨立自主探索適合自己的現代化道路增添了信心。

近代以來,現代化是世界發(fā)展的歷史潮流,實現現代化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向往。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chuàng)新突破,中國共產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領導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展現了引領時代的大擔當、不負人民的大情懷、兼濟天下的大格局。

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guī)律,更要符合本國實際,具有本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鮮明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guī)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xié)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5個方面的中國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中國式現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在全球展現出強大吸引力。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表示,中國式現代化發(fā)展模式令人欽佩。越來越多國際輿論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的最新發(fā)展,將創(chuàng)造新的現代化歷史。

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fā)達國家?guī)装倌曜哌^的工業(yè)化歷程,創(chuàng)造了經濟快速發(fā)展和社會長期穩(wěn)定的奇跡,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辟了廣闊前景,這是中國式現代化具有強大吸引力的重要原因。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斗,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贏得了彪炳中華民族發(fā)展史冊的歷史性勝利,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實現數億人脫貧,創(chuàng)造了人類減貧奇跡,這個成績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一個社會穩(wěn)定和經濟強勁的中國將是全世界共同的福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對現代化道路的成功探索是對人類進步事業(yè)的巨大貢獻”……越來越多國際輿論認為,中國式現代化取得的成就鼓舞人心,充分表明各國都可以有適合本國的現代化。

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現代化道路,是由其歷史傳統(tǒng)、社會制度、發(fā)展條件、外部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決定的。國情不同,現代化途徑也會不同。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yōu)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fā)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tài)。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拓展了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英國學者馬丁·雅克認為,中國式現代化不僅為中國未來發(fā)展開啟眾多全新可能,也為世界發(fā)展提供了新理念、新思維。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庫恩表示,中國式現代化蘊含著中國對實現現代化新路徑的洞察力,向全人類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提供了一種新的現代化模式。

“我們將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人類整體進步,以中國新發(fā)展為世界帶來新機遇,為動蕩的世界提供更多穩(wěn)定性和確定性。”一個不斷走向現代化的中國,必將為世界提供更多機遇,為國際合作注入更強動力,為全人類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德吉央宗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