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隴沙的雅丹分布區(qū)長寬各10公里,土丘高大,多在10~20米,長200~300米。三隴沙的地名始見于漢代,位置在古玉門關外,絲綢之路北線由此通過。三隴沙雅丹,其走向與盛行的西北風向垂直,而與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
“雅丹”的來歷與分布
在中國內陸荒漠里,有一種奇特的地理景觀,它是一列列斷斷續(xù)續(xù)延伸的長條形土墩與凹地溝槽間隔分布的地貌組合,被稱為雅丹地貌。上世紀初中外學者進行羅布泊聯合考察時,在羅布泊西北部的古樓蘭附近,發(fā)現這種奇特的地貌,并根據維族人對此的稱呼來命名,再譯回中文就成了“雅丹”。
雅丹在世界上許多的干旱區(qū)都可以找到,在中國也并不僅限于新疆。從青海的魚卡向西通往南疆的公路沿途非?;臎?,在南八仙到一里平公路道班之間都可以看到“雅丹”,是西北內陸的最大一片“雅丹”分布區(qū);但新疆的雅丹地形分布最多,除了羅布泊和古樓蘭一帶的雅丹外,克拉瑪依的“魔鬼城”、奇臺的“風城”等也都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的形成機理
雅丹的形成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發(fā)育這種地貌的地質基礎,即湖相沉積地層;二是外力侵蝕,即荒漠中強大的定向風的吹蝕和流水的侵蝕。
干旱區(qū)的湖泊,在形成歷史中往往包括反反復復的水進水退,因而發(fā)育了上下疊加的泥巖層和沙土層。風和流水可以帶走疏松的沙土層,對堅硬的泥巖層和石膏膠結層卻作用有限。不過致密的泥巖層也并非堅不可摧,荒漠區(qū)變化劇烈的溫差產生的脹縮效應將導致泥巖層最終發(fā)生崩裂,暴露出來的沙土層被風和流水帶走,演變?yōu)榘疾蹱?;依然有泥巖層覆蓋的部分相對穩(wěn)固,形成或大或小的長條形土墩,雅丹地貌的形態(tài)逐漸凸現出來。
形成雅丹的外力因素,一般認為是強大的盛行風在起主導作用,但這并不是單一的主導因素。比如在阿奇克谷地東段的三隴沙雅丹,其走向是南偏東,與盛行的西北風向垂直,而與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這就說明在這一片雅丹中,洪水起了主導作用;另外有的雅丹,是風和流水共同作用形成的,比如龍城雅丹。
來源: 簡單生活
關于我們 丨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