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宜區(qū)“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建立以來,著力構建基層組織體系、治理體系和服務體系,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優(yōu)化整合資源,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調解工作的新思路,人民調解員通過“熟悉、勤快、普法、預防、靈活、回訪”工作方式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隱患消除在萌芽,為持續(xù)提升基層治理、推動巴宜區(qū)高質量發(fā)展、促進改革開放先行區(qū)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運用“熟”字訣,全面熟悉案情。調解工作說到底是在做“人”的思想工作,因為群眾心里有了“結”,才需要去“解”?!敖Y”是因為矛盾雙方當事人各持不同觀點而產生,調解員充分了解、掌握雙方當事人的社會背景、家庭構成、社會關系、性格脾氣等基本情況是做好調解工作的首要條件。為此,巴宜區(qū)“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在熟悉社情民意的基礎上了解每一個矛盾產生的原因和“癥結”,通過走訪、交談深入了解當事人的心理想法,熟悉案情,對癥下藥。
運用“勤”字訣,打下良好基礎。人民調解員在“勤”字上做文章,通過走訪入戶與糾紛當事人建立感情,拉近距離,與群眾一起嘮家常,進而掌握群眾想什么、有哪些訴求、街坊鄰居有哪些矛盾,爭得調解工作的主動權,贏得轄區(qū)居民群眾的認可和信服,在調處矛盾糾紛時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運用“法”字訣,公平化解矛盾糾紛。在調解過程中,巴宜區(qū)“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主張一方面對當事人宣傳講解國家現(xiàn)行法律和政策,進行普法教育;另一方面,在調解中提倡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和公序良俗,進行倫理道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運用“防”字訣,從源頭上化解矛盾糾紛。堅持“調防結合、以防為主”的方針,立足抓早、抓小、抓苗頭,變被動調解為主動出擊,變事后調處為事先預防,注重從源頭上化解矛盾糾紛。巴宜區(qū)“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定期組織走訪,將法律宣傳教育融入調解、走訪之中,既當好人民調解員,又當好普法宣傳員,著力提高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有效防止了簡單民間糾紛轉化為刑事案件、個體事件轉化為群體上訪,在維穩(wěn)工作中發(fā)揮了“緩沖器”“潤滑劑”“減壓閥”的作用。
運用“活”字訣,多種形式化解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必須區(qū)分不同人群、不同對象和不同案件,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地化解矛盾糾紛。巴宜區(qū)“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充分利用“人熟”“地熟”等優(yōu)勢,將“德、法、情、理”有機結合,采取“背靠背”“面對面”“借助外力”“換位思考”等靈活多樣的方法,深入開展人民調解工作,取得了社會各界及廣大群眾的認可。
運用“回”字訣,鞏固案件成效。定期對調解成功的矛盾糾紛組織開展“回頭看”,掌握糾紛是否真正化解,了解當事人滿意程度,對于達成協(xié)議沒有履行的,督促當事人盡快履行,達到案結事了,有效防止了矛盾糾紛“重生”。
巴宜區(qū)“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通過運用“六字訣”開展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進一步提升了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自2023年7月15日運行以來,成功受理各類糾紛575件。其中,人民調解受理矛盾糾紛178件,成功化解103件,涉及金額771萬余元,督促履行金額680萬元,申請司法確認44件,聘用律師代寫法律文書466次;行政調解共受理39件,成功化解24件,涉案金額566萬余元;司法調解共受理358件,成功化解358件,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保障群眾合法權益作出了重要貢獻。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