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稻專家在田間實地培訓當?shù)貙W員病蟲害識別與防治。
當?shù)貙W員在中國水稻高產栽培示范田觀摩學習。
以上圖片均為李友良攝
清晨5時,中國援塞拉利昂第十四期農業(yè)技術合作項目專家組組長李友良早早起來,為當天的工作做準備。這天,他要帶領專家組成員前往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郊區(qū)的奧古農場,為當?shù)剞r戶進行兩場技術培訓。
塞拉利昂位于非洲西海岸,是傳統(tǒng)農業(yè)國家。農業(yè)一直是中塞深化友好合作的重點領域,自上世紀70年代起,中國向塞方派遣農業(yè)專家開展技術合作。如今,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中塞進一步加強種植、畜牧、農機等領域合作,推動更多中國農業(yè)技術和經驗落地,助力當?shù)剞r業(yè)發(fā)展、實現(xiàn)減貧。
一年多前,李友良帶領專家組抵達塞拉利昂后,立即開展了一系列調研。針對制約當?shù)剞r業(yè)發(fā)展的瓶頸,專家組從開展農業(yè)技術培訓和提供優(yōu)良農資兩方面入手。2024年1月,專家組在奧古農場舉辦了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培訓。培訓現(xiàn)場,當?shù)貙W員紛紛提問:“玉米株行距多少?”“一窩能不能留兩棵苗?”“什么時候施肥最好?”中國專家朱林一一仔細回答?!按蠹衣犝n時的專注眼神,讓我決心要在有限的時間里給當?shù)剞r民傳授更多技術和經驗,讓他們能學以致用,提高收成和收入。”李友良說。培訓結束后,奧古農場農民協(xié)會主席史蒂芬·法拉代表全體學員向專家組表達誠摯感謝。他說:“馬上就是玉米播種季,中國專家給我們帶來優(yōu)質玉米種子和肥料,還為大家培訓種植技術,這些都是我們急需的?!?/p>
兩個多月后,中國專家再次前往奧古農場。李友良介紹,這次他們帶來了一臺嶄新的微耕機,以便開展農機實操培訓?!耙郧?,我覺得機械操作很難,今天參加完培訓,我發(fā)現(xiàn)微耕機操作原來很簡單!”培訓結束后,農機手莫里絲·居蘇開心地說。
按照技術規(guī)范播下種子,在中國專家多次實地指導下,當?shù)赜衩桩a量達到了每公頃6至8噸。在同中國駐塞大使王擎考察奧古農場后,塞拉利昂農業(yè)與糧食安全部部長亨利·帕卡表示,感謝中方專家提供技術支持,幫助塞農戶大幅提升產量。塞方希望與中方共同努力,在塞推廣奧古農場示范種植項目的成功經驗,造福更多塞拉利昂民眾。
當?shù)剞r民法塔瑪塔在地里挑了幾個大個玉米棒,摘下來送給王擎說:“這是我按照中國專家傳授的方法種植的,結出的玉米個頭大、籽粒飽滿。我喜歡中國玉米品種和中國技術!”
“中國專家舉辦的技術培訓,讓大家受益匪淺。我們之前種植的玉米品種有10多年沒更新,退化嚴重,每公頃產量只有2噸左右。玉米新品種促使產量大幅提高,我們的收入也顯著增加。中國專家是我們真正的朋友!”法拉說。
近年來,在氣候變化、地緣政治等多重因素疊加下,世界糧食安全面臨嚴峻挑戰(zhàn),塞拉利昂也受到沖擊。中國多次向塞方提供緊急糧食援助,并援助機械設備用于加強水稻生產,為塞培訓農業(yè)領域專業(yè)人才,支持塞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目前,中國援塞第十四期農業(yè)技術合作項目專家組已經在塞組織召開技術培訓10余場次,培訓300余人次。在執(zhí)行項目的3年期間,中國專家將在當?shù)卦囼炇痉吨袊?、玉米高產栽培技術,選育高產品種,幫助塞提高糧食產量,助力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