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桑旦歐珠 攝
西藏雕版藝術是西藏傳統藝術中的瑰寶之一,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記憶。它憑借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吸引了眾多研究者和藝術愛好者的關注。作為第二屆西藏文化藝術節(jié)的重要組成部分,7月19日,“指尖神韻——西藏雕版文化創(chuàng)意展”在西藏自治區(qū)群眾藝術館(區(qū)非遺保護中心)盛大開幕。此次展覽旨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通過全方位展示這一傳統技藝,讓公眾近距離接觸并感受其魅力,從而有效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的實效性和影響力。
演示、文創(chuàng)、互動 全方位展示傳統文化和技藝
我國的雕版印刷術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西藏的雕版技藝,自11至12世紀起便由祖國內地傳入并傳承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悠久歷史。它不僅承載了藏族人民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還凝聚了各兄弟民族間血脈相連的記憶,有力地促進了漢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指尖神韻——西藏雕版文化創(chuàng)意展”策展人、國家二級美術師扎西羅布介紹,該展覽共分為5個單元,即西藏雕版技藝活態(tài)演示區(qū)、傳統雕版展示區(qū)、時代主題與創(chuàng)意雕版展示區(qū)、雕版文創(chuàng)概念設計及文創(chuàng)展示區(qū)、多媒體展示及互動區(qū)。展品具有文物收藏、文化創(chuàng)意及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優(yōu)勢,在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匠人手握著刻刀,于木板上細細雕琢,每一筆都凝聚心力。在時代主題與創(chuàng)意雕版展示區(qū),一幅采用剪紙、木雕等多民族手藝的創(chuàng)意雕版作品吸引了觀眾的注意。這幅作品以極具特色的民族符號進行創(chuàng)作,表達了民族團結的美好愿望。扎西羅布介紹,此次展覽堅持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秉持大眾一貫的審美觀念,側重挖掘利用雕版的圖像和紋樣內容,以契合公共文化美術的屬性。
“籌備這次展覽大概花了一年時間,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從民間藏家手中收集紋樣,這一過程尤為耗時費力。至于布展工作,則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來完成?!痹髁_布說,此次展覽的亮點在于從初始的“概念”和對文化創(chuàng)意的認知與解讀出發(fā),通過解構的方式將要素進行探究,并收集大量的圖像與紋樣,讓更多人知曉、了解雕版不僅是文字的載體工具,也承載著大量的民間藝術精粹圖紋。
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 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你知道西藏木刻雕版是怎么制作的嗎?聽扎西羅布娓娓道來。通常,制作雕刻前,先把刻版內文寫在紙上,經多人仔細校對后,將文字印在木板上,拿到陽光下曬干,再按照木板上的原文進行臨摹雕刻,之后成品再經十余次校對,確認無誤后刷上酥油湯晾曬,待曬干后涂上朱砂顏料,然后用一種能防蟲蛀的植物熬成水,將雕版浸泡、清洗,最后交由工人印刷。
近年來,西藏木刻雕版印刷技藝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和保護。2008年,波羅木刻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尼木普松雕刻制作技藝被列入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8年,納唐寺雕版印刷技藝被列入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西藏木刻雕版印刷技藝在新時代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
在文創(chuàng)展示區(qū),記者被一系列精妙絕倫的文創(chuàng)精品深深吸引。飾品區(qū)內,雕版的細膩線條被賦予新生,它們化作項鏈繞于頸間,耳環(huán)輕搖展現光彩,鑰匙鏈上鐫刻著歲月的痕跡,胸針點綴胸前、增添一抹雅致,更有書包掛件小巧精致,令人愛不釋手;步入服飾展區(qū),雕版圖案躍然于衣物之上,帽子、頭巾、絲巾與圍巾,每一件都融合了傳統與時尚之美。特別是雕版T恤,以輕松休閑的款式,讓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完美融合;生活家居區(qū)同樣引人入勝,臺燈、時鐘、調料盒、筆筒等小物件,不僅實用性強,更融入了雕版藝術的精髓,美觀大方。桌子、保溫杯、吊燈等家具與日用品,每一處細節(jié)都透露出雕版藝術為生活空間帶來的獨特韻味與溫馨感;此外,文件袋的雅致設計、冰箱貼的趣味元素、手機殼的個性定制以及提包的時尚搭配,都是對傳統文化進行現代詮釋與創(chuàng)新設計的佳作,讓人在日常使用中也能深刻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與溫暖。
保護繼承文化傳承 繼續(xù)講述西藏雕版藝術的故事
“指尖神韻——西藏雕版文化創(chuàng)意展”是全民藝術普及系列的活動之一,由西藏自治區(qū)文化和旅游廳主辦,西藏自治區(qū)群眾藝術館(區(qū)非遺保護中心)精心籌劃與制作。記者了解到,自治區(qū)群藝館(區(qū)非遺保護中心)承擔著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藝術培訓工作等重要職能。
“今天,我來參觀了‘指尖神韻——西藏雕版文化創(chuàng)意展’,了解到雕版不僅是文字的載體工具,也承載著大量的民藝精粹圖紋!這次展覽將傳統技藝面向公眾全方位進行展示,增強了公共文化服務實效性,而且展覽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非常強,現場就可以體驗雕版印刷技藝。你看,這就是我自己印的!”來自北京的游客劉先生說。
西藏雕版藝術作為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之一,不僅記錄了歷史,更表達了西藏各族人民對美的追求和精神寄托。在快速變化的現代社會中,人們有責任保護和繼承這份文化傳承,讓它的故事繼續(xù)被世人講述?!拔覀兿Mㄟ^這次展覽,讓更多的人能了解并愛上這份獨特的文化遺產,希望能立足于國家的發(fā)展定位,讓傳統文化‘活化’,發(fā)現新的‘土壤’,在當代生活扎下堅實的‘根’,并開出絢麗的‘花’。力求讓這種文化創(chuàng)意策劃模式能夠成為西藏公共文化美術的標桿。”扎西羅布說。
關于我們 丨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