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先生,面容清俊,高挑個,黑白雜間的大背頭梳得一絲不亂,戴副金絲眼鏡,笑意盈盈。如果你看到他五十年前的照片,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炫帥”!
清明節(jié),C先生一大早要去拉薩東郊藏熱漢人墓祭祀先祖,約我下午三點半在他家見面。昨天聽C老說今天要去掃墓我以為指的是西郊烈士陵園,C先生說,“不,我的先人都埋在東郊藏熱墓地,藏熱墓地在拉薩東郊指向漢地方位,背山面水朝陽,當時被認為是一塊風水寶地。我每年都要去掃墓,我的前輩是清末一位駐藏大臣的隨從,在西藏生活了很多年。我和爺爺感情很深,因為我2歲就失去父親,是爺爺把我?guī)Т蟮?。當年,從昌都、拉里、太昭、工卡到拉薩一線都有數(shù)量不等的漢族居民和當?shù)夭刈逋揉彾?,我的父親是個漢族裁縫,母親是藏族小攤販。他們在拉薩城里相識相愛,組成家庭,生下了我,從此就有了我這個解放前的‘團結族’或者叫‘果果’的(哥哥音譯)”。
C先生說,在過去的拉薩城,生活在這里的居民除人口最多的藏族,其次就是川幫、陜幫等漢回裔族群,拉薩漢族居民還有滇幫、平(北平)幫和‘甲卡且’(內地回民社團)等。
他記得有個“云人拉康”(這是個漢藏合璧詞匯,“云人”是漢語云南人之意,“拉康”是藏語,合起來的意思是云南人設在西藏的神殿),實際上是云南籍商人在拉薩集會議事的地方,好些地方都有關公廟。當時,拉薩的“魯固才行”(魯固菜地)一帶有張家菜園、龍家菜園等,都是由內地來的漢裔回裔菜農經營,藏語菜名“蘿卜”、“芹菜”、“萵筍”、“洋蔥”等都是漢語的發(fā)音,拉薩很多藏餐菜品實際上是漢藏民族智慧的結晶。拉薩市面上縫衣服的、做鞋的也多為漢裔及其混血后代。 1948年,C先生11歲多,當時他是國民政府國立拉薩小學四年級下(相當于今天的初中一年級下半學期)學生,讀“之乎者也”和“公民教育”。一天早上正在上課時,校園“吉堆巴院”里突然人聲鼎沸、烏煙瘴氣,“西藏噶廈要趕我們這些從小出生在西藏的人和我們老實本分的父輩們離開這里,我的恐慌不安到現(xiàn)在都無法用言語表述?!?/p>
C先生告訴我們:“西藏的藏漢關系原本特別好,就是這個所謂‘驅漢事件’把漢藏關系搞僵啦!這以前(漢藏情深)就是走親戚的關系!所謂‘西藏獨立’完全是帝國主義勢力挑撥離間的結果。所以,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安定團結,搞好漢藏民族關系。今天,拉薩市民政局掏了一大筆錢把藏熱漢人墓地圍起來,準備很好的維護這個富有歷史意義的地方,這就很好。和睦、和諧、平安是這個世界的主旋律也應該是我們生活的追求,我們沒有理由背道而馳?!?/p>
C先生的老伴也是一位藏族阿姨,今年已經73歲,比C先生小兩歲,她是1987年快50歲的時候從交通廳屬下的企業(yè)退休的,過了25年清閑的退休日子。
C先生說他和老伴1962年結婚,他們的大兒子1962年出生,現(xiàn)在西藏自治區(qū)人民檢察院工作。
C先生說起,優(yōu)厚的退休待遇和國家的惠民政策讓他們沒有任何后顧之憂,加之生活充實、事業(yè)有成、孩子成家立業(yè)、夫妻感情和睦,沒有不樂享金婚生活的理由。
(應受訪者要求C先生為化名)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