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東縣,漢族醫(yī)生朱祥務從部隊退役后開了一家診所,為藏族群眾治病送藥并資助貧困藏族學生;
在崗巴縣,“兵娘”拉吉40多年來為部隊戰(zhàn)士迎來送往,用實際行動溫暖官兵,女兒確吉繼承母親精神,踐行愛國擁軍情懷……
千萬方土石高聳起巍峨的珠穆朗瑪,千萬條溪流匯成了壯闊的雅魯藏布。珠峰腳下,日喀則市,這片廣袤的以藏族為主體、多民族聚居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傳誦著一個個民族團結的佳話。
崗巴縣吉如村巡邊路上軍民一起休息吃飯。
夢想凝聚力量,團結開創(chuàng)未來。日喀則市委、市政府充分認識到做好民族工作關乎全局、關乎長遠、關乎根本,始終立足實際,堅持問題導向,以“七進”為主抓手,舉全市之力全面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活動,堅定不移地鞏固和發(fā)展民族團結,開啟了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新征程,凝聚起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磅礴力量。
手握手,心連心——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和創(chuàng)建活動,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初夏的日喀則,萬物吐綠,寒意減退。
走進江洛康薩社區(qū)黨支部院內,旋律明快的琴音絲絲入耳,循聲而去,十幾名群眾聚在一起,有人敲揚琴,有人彈六弦琴,有人跳舞蹈,場面好不熱鬧。
江洛康薩有13個民族生活于此,作為一個多民族的社區(qū),加強民族團結是社區(qū)穩(wěn)定的基礎,為此,社區(qū)于2016年創(chuàng)設民族藝術培訓班,邀請退休教師免費為社區(qū)群眾定期提供各種學習服務。民族藝術培訓班不僅豐富了群眾的業(yè)余生活,更促進了各民族的交流交融,成為加強民族團結的一張響亮名片。
日喀則市民在龍園跳廣場舞。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日喀則市以創(chuàng)建全國民族團結示范城市為抓手,積極搭建各族群眾樂于參與的平臺,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
——以黨的領導為核心,成立了以市委常委、統戰(zhàn)部長為組長的創(chuàng)建工作領導小組,各縣區(qū)、各部門各單位分別建立了由黨委(黨組)書記任主要負責人的領導機構,參照國家民委制定的示范市創(chuàng)建考核驗收指標,層層制定創(chuàng)建方案,明確了目標、細化了任務、分解了責任,為創(chuàng)建工作扎實開展奠定了基礎;
——以夯實經費為保障,劃撥專門經費,確保足額到位、專款專用,為示范市創(chuàng)建提供資金保障,各縣區(qū)也將創(chuàng)建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始終把創(chuàng)建工作納入市縣經濟社會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與各項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確保錢花在“刀刃上”;
——以氛圍營造為撬動,結合“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示范點創(chuàng)建活動,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模范評選活動,統籌利用電子顯示屏、宣傳欄、橫幅等戶外宣傳載體,集中懸掛、刊播了各類宣傳標語,大力宣傳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法規(guī)和民族知識。
——以6·2“民族團結進步日”為平臺,命名民族團結主題公園,圍繞“3·28”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6·2“民族團結進步日”、9月民族團結月等重大節(jié)慶節(jié)點,廣泛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偉大祖國好、改革開放好、各族群眾好、人民軍隊好的主旋律。
經過持續(xù)努力,日喀則市建立健全了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體制機制,形成了愛護民族團結、爭做民族團結模范的濃厚氛圍,生活在珠峰大地的各族群眾深深感受到:“民族團結猶如茶和鹽巴,只有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才能有祥和、幸福的生活!”
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以“七進”為主抓手,促進各民族群眾相互了解、相互幫助、相互欣賞、相互學習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團結重在交心,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如何交心?最關鍵、最管用的是要使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執(zhí)本末從,綱舉目張。
這些年來,日喀則市堅持深入持續(xù)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進機關、進企業(yè)、進鄉(xiāng)村、進社區(qū)、進學校、進軍營、進寺廟“七進”活動,實現全覆蓋,全面、全力、全效推動民族團結落地生根,大力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進機關,充分發(fā)揮黨員干部的引領示范作用,把促進民族團結進步貫穿于工作之中,加強黨和國家的民族理論政策法規(guī)的學習,加強民族團結進步的宣傳教育,提高各族干部徹執(zhí)行黨的民族政策、國家民族法律法規(guī)的能力和水平。
——進企業(yè),積極引導企業(yè)職工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的思想觀念,增強“五個認同”、“五個維護”的自覺性,在規(guī)劃投資、生產經營中充分考慮民族地區(qū)和少數民族群眾的利益,引導企業(yè)積極參與開展脫貧攻堅、捐資助學、建橋修路等社會公益事業(yè)。
——進鄉(xiāng)村,讓各族群眾相親相愛、和睦共處,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模式,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切實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切洼鄉(xiāng)的民族團結故事遠近聞名,下轄8個行政村724戶中,7個行政村有民族通婚家庭,共37戶,這些家庭夫妻恩愛、互幫互助、家庭和睦并通過努力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共同譜寫著民族團結、共同發(fā)展的贊歌。
——進學校,將民族團結教育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培養(yǎng)“四有”新人目標融為一體,并貫穿于學校教育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新活動載體,通過開展手拉手活動、主題班會等多種方式,努力營造各族師生團結友愛的氛圍。
——進社區(qū),把創(chuàng)建活動與提高社區(qū)居民道德素質相結合,與解決各族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困難相結合,與滿足各族群眾在風俗習慣和開展民族文化活動的服務需求相結合,使創(chuàng)建活動成為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便民、利民、惠民的民心工程。
——進軍營,深化軍警民共建民族團結進步活動,堅持把民族政策學習教育融入部隊理論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和先進軍事文化建設,不斷提高部隊官兵自覺維護民族團結進步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不斷打造宣傳軍地共建民族團結典型。
——進寺廟,通過“遵行四條標準 爭做先進僧尼”教育實踐活動開展民族團結進寺廟,積極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南木林縣拉布普鄉(xiāng)色吾寺,每月1號都要進行升國旗、唱國歌。
同時,日喀則市制定專門的宣傳計劃,組織拍攝民族團結“七進”公益宣傳片,編寫發(fā)放《民族團結故事匯編》,制作《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光榮冊》,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攜手共創(chuàng)示范市”萬人簽名活動,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大力宣傳做好民族工作、促進民族團結的重大意義,大力宣傳民族團結模范集體和個人。
據統計,2018年,僅市縣創(chuàng)建辦發(fā)放宣傳單80余萬張,擺放展板240余個,受眾達100余萬人次,向市民發(fā)送宣傳短信5萬余條,利用各大宣傳節(jié)點和重大節(jié)日,發(fā)放了55000張民族團結宣傳掛歷。
2016年以來,日喀則市推薦自治區(qū)級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49個,模范個人78名;表彰市級模范集體101個,模范個人179名;縣級模范集體606個,模范個人1050名,營造了人人爭當民族團結模范、人人為民族團結作貢獻的良好導向。
隨著日喀則市“七進”活動的深入開展,民族團結的花朵,如同草原上的格?;?,經歷風雨的洗禮,在燦爛的陽光下開得更加鮮艷奪目。
夯實民族團結的社會基礎——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真正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德勒社區(qū)是外來少數民族群眾較多的社區(qū),社區(qū)讓外來群眾擔任雙聯戶長,參與社區(qū)管理,實現從“旁觀者”到“參與者”的轉變。
仁布縣切洼鄉(xiāng)普納村修車鋪老板馬彬林作為普納村開發(fā)區(qū)12戶商戶的雙聯戶長,平日里認真了解商戶具體情況和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努力幫助他們出主意、想辦法、解難題,積極參加村里的集體活動,做到了“留得下”“融得進”“過得好”。
日喀則市設立民族團結廣場15個,民族團結一條街18條,組織開展廣場舞、鍋莊等各民族群眾性聯誼活動,積極構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qū)環(huán)境。
在探索推進城市民族工作中,日喀則市堅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通過召開各民族座談會、介紹各民族風俗、組織各民族聯誼,擴大交往交流交融,創(chuàng)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真正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手足相親、守望相助。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日喀則從內地引進了很多種養(yǎng)殖大戶落戶日喀則,在自身發(fā)展的同時幫助群眾脫貧,營造民族團結一家親的良好氛圍。
在健全藏漢雙語教育體系上,從小學開始,把漢語文和藏語文作為藏族班的必修課,對于漢族班學生開設藏語口語課,架起語言溝通的橋梁;在黨政機關集中開展民族語言互學活動,發(fā)放了《藏語漢語一本通》,組織藏漢雙語演講比賽,推動藏漢“雙語”學習活動常態(tài)化。
同時,日喀則市不斷推動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鑒吸收,積極探索推進民族團結教育人文化、實體化、大眾化,通過開展“身邊的民族團結模范”座談會、民族團結歌曲大家唱、民族團結影片大家看、舉辦民族團結知識競賽、組織民族團結主題征文比賽等各族干部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增進不同民族之間交流互動。
追夢路上,你幫我,我?guī)湍?,日喀則市各族兄弟姐妹攜手并進,縮差距、補短板、提速度、保質量,面貌煥然一新的背后是日喀則市經濟社會邁上長足發(fā)展軌道的印證,也是實踐中在民族團結的旗幟下凝聚起不竭的力量的生動寫照,全市各族人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族團結,社會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文化繁榮……如今,“團結穩(wěn)定是福、分裂動亂是禍”,早已成為了日喀則市各族人民的廣泛共識。
涓滴情義匯江海。展望未來,日喀則市各族兒女同心同德、守望互助,在珠峰大地播撒新希望、書寫新故事,用真心真情澆灌民族團結之花,讓團結之花在珠峰大地燦爛綻放。
關于我們 丨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