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男女无遮挡拍拍视频_曰韩av无码一本二本三本_亚洲中文字幕久爱亚洲伊人_国产午夜激情视频

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 > 專題

崗嘎村駐村日記:一分耕耘換來一分收獲

2020年04月17日 19:25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記者 白瑪次仁
分享到:    

3月16日 小雪轉晴

我們村的春耕儀式很喜慶

人勤春來早。3月16日,崗嘎村舉行春耕儀式,我們工作隊也和群眾一起興致勃勃地參加了我們村的這一場“盛事”。春雪尚未完全消融,空氣清新而濕潤。平整的土地上,早起的男女老少身著節(jié)日盛裝紛至沓來,各家長輩早已選擇好位置落座。耕夫和耕牛是儀式的主角,也是接下來活動的“搭檔”。一對對耕牛也被細心的主人裝扮得氣勢不凡,一個個鼻中喘著粗氣,腳下蹬起塵土,一副躍躍欲試的陣仗。

儀式正式開始,各戶耕夫耕牛悉數(shù)出動翻地、平地,婦女們歡快地播撒種子,一派祥和的景象。因為大家起哄玩樂,受驚的耕牛不時撒開蹄子飛奔,一些耕夫腳步踉蹌,一副狼狽模樣,逗得大家合不攏嘴。調皮的娃娃們卻在到處追逐嬉戲,時不時被家人輕聲呵斥。叮叮當當?shù)呐b徛?、村民的呼喝聲、小孩的玩鬧聲在田園上空飄蕩著,我們村的春耕儀式富有高原地域特色。

因為僅僅是個儀式,選好的一小塊地被翻來覆去的播種了好幾遍。約莫2個小時的樣子,儀式舉行完畢,前來參加和觀摩儀式的群眾三三兩兩地回家去了。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季。我們的群眾是熱愛勞動的,閑暇時間,我總愛在田間地頭走走,每次總能碰見我們的村民們疏通通往自家地里的水渠、澆灌田地、平整土地的勞動場景。一場儀式,滿載村民的希望,大家都希望一分耕耘換來一分收獲,我們的群眾正在用實際行動踐行依靠勤勞的雙手過好今生幸福生活的理念。

4月17日 大風

為適度規(guī)?;l(fā)展合作社獻計出力

駐村已經近三個月了。前段時間,維穩(wěn)工作、防疫工作以及參加相關會議和培訓占去了工作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F(xiàn)在已經是4月下旬,我們應該將發(fā)展壯大本村合作社事宜付諸行動了。在參加隊長培訓時,我已經深刻認識到,產業(yè)扶貧是穩(wěn)定脫貧的根本之策,適度規(guī)模發(fā)展農牧民專業(yè)合作社有助于“發(fā)展生產脫貧一批”,對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意義重大。

我村資源稟賦較差,人均耕地少且多為坡地、產出有限,不臨江臨河、沒有砂石可以采集,通村公路已經硬化但仍不具備開辦采石場的條件,剩余勞動力較多,但創(chuàng)收需要遠赴那曲各縣打工掙錢,還不能很好地實現(xiàn)不離鄉(xiāng)、不離土,就近就便就業(yè)的目標。如何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業(yè)創(chuàng)收,這是個需要深入考慮并著手解決的大問題。

經過這些天深入調研,本村傳統(tǒng)手工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引起了我的興趣。該合作社系村里致富帶頭人發(fā)起組建,村干部、村民自愿出資組建的特色手工業(yè)合作社。合作社從那曲和本地收購生皮、布匹,在合作社揉制皮革、裁剪縫制成藏袍、藏靴等,兼營中式服裝,主要目標市場為那曲各縣區(qū),成立近半年來收購生皮、布匹上支出18萬余元,經加工銷售25萬余元,前后解決群眾就業(yè)20人。

未標題-1.jpg

圖為合作社制作的藏式服裝。

我感到,這是個不錯的成績。至少產品有市場、不積壓;在缺少政策性資金和金融資金支持下,負責人敢想、敢闖、敢干,合作社已經初具雛形;干部群眾參股熱情高,村干部每戶1000元、一般群眾每戶500元、貧困戶每戶100元,大家把血汗錢交給致富帶頭人,足見信心和決心。

我感到這個合作社至少有四個方面的優(yōu)勢。一是立足本村富余勞動力較多和部分群眾有一技之長的實際,充分發(fā)揮了特色手工業(yè)勞動密集、技術密集優(yōu)勢,有利于促進群眾就近就便、不離鄉(xiāng)不離土、能干會干、在家門口增收致富。二是采取“師傅帶徒弟”的方式,注重對新晉原工的培訓,技能嫻熟程度與勞動報酬高低掛鉤,帶動了群眾勞動技能提升。三是吸納了一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戶,有利于激發(fā)貧困群眾致富內生動力,摒棄“等靠要”思想。四是雖然目前缺乏政策性、金融性資金支持,但市場定位準、帶頭人信心足、群眾熱情高,適度規(guī)模發(fā)展有良好的前景。

但同時也發(fā)現(xiàn),因規(guī)模小、產量小,合作社只能接部分“送上門”來的訂單,無“走出去”開拓市場,丟掉了不少潛在的市場份額,擴產能成為當務之急,缺資金成為最大的掣肘。為此,我們請示和求教了縣委、縣府及鎮(zhèn)黨委、政府有關領導。得到答復是政策性資金和金融性資金的投放,必須要從建立健全合作社章程、制度等方面入手,必須規(guī)范起來,符合市縣相關標準。

那好,工作隊發(fā)揮優(yōu)勢的時機到了。我們本著“支持不參與、服務不包辦”的原則,與村干部、合作社負責人一起跑到其他合作社取經,也征求合作社負責人、村干部及入股村民意見,為該合作社重新起草、量身定做了合作社簡介,做到了簡介符合合作社實際情況;理順了《民主管理制度》《理事會制度》《監(jiān)事會制度》《財務會計制度》四項制度,指導制作了相關宣傳欄,完成了縣脫貧攻堅指揮部和鎮(zhèn)里要求完成的“規(guī)定動作”,補齊了申請資金方面的短板。

(作者系自治區(qū)政協(xié)機關駐南木林縣南木林鎮(zhèn)崗嘎村工作隊隊長)

責任編輯:劉金鵬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